自行车前避震有哪些避震形式,先列个提纲:
A 避震效果:
1 过滤掉高频小振动(大概10mm以内高度)
2 对于影响平衡的大振动,把冲量缓冲到够长的时间,使用增加的弹力:冲量计算 MV=FT
用合适的力量和时间吸收掉撞击带来的冲量
其中
1 需要快速回弹和尽量轻的簧下质量
2 需要的是平滑的线性和大行程,表现稳定的阻尼。
一般认为弹簧f=kl的线性弹簧曲线是比较理想的,但是气弹簧f=f0*lmax/(lmax-l) 此处 lmax为气室长度 f0为初始弹力。
所以会有各种气室串联技术(比如加负气室)来用多段弹力曲线拼接加减得到接近弹簧的曲线。有时也用弹簧或优力胶来拼接。
对于后避震,因为连杆结构能带来变化的杠杆率,所以后轮行程中的受力由后轮轨迹和,轨迹中各点对后避震压缩量,避震器正负气室长度初始弹力的总和决定。
B 避震结构的刚性和强度,重量强度比,包括叉桥结构位置,内管长度,后避震转点侧平面位置,轴承类型,一对转点的左右间距和中间是否连接等
C 避震对踩踏和刹车的影响
D 不同避震设计对整车重量的影响
E 避震设计和车架几何的关系,为了配合行程和用途,姿态是肯定改变的。
F 额外的维护负担
使用环境不同,单减震山地车是非公路地形、单行道及竞赛的理想选择。它比全减震山地车更轻、更耐用且更便宜。更轻是因为车架上的零件更少,更耐用是因为它没有枢轴或后减震需要保养。双减震又称全避震车架,更舒适,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,不过骑起来有懈力,不适合长途,价格较高,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,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。
双减震与单减震的区别:
1、重量不同:单减震的山地车重量较轻,双减震的山地车重量重,骑行的时候会跟容易感觉的累;
2、优缺点不同:双减震优点是前后轮都可以减震,最大程度减小颠簸路面骑行时带来的颠簸感。如果不是自锁脚踏还可以防止在特别颠簸路面脱脚,脱手。缺点是在较平坦路面卸力较严重,速度在平路较单减震慢;
3、单减震优点是骑行是比较省力,适合在公路上骑行。缺点是在颠簸的路上骑行感觉差,只能缓解部分颠簸感。